编者按
伟大政党铸就伟大精神,伟大精神引领伟大实践。一百年来,中国共产党在长期奋斗中,构建起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锤炼出鲜明的政治品格。历史川流不息,精神代代相传。即日起,本报推出“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系列报道,展现一个伟大马克思主义政党的精神史诗,解读百年大党依然风华正茂的精神密码,以史为鉴、开创未来。
盛夏时节,中国共产党历史展览馆里,参观“‘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中国共产党历史展览”的观众络绎不绝。在中共一大会址复原景观、南湖红船复原景观、第一本中文版《共产党宣言》等景观和展品前,总是围着众多参观者。
树高千丈总有根,河流万里总有源。我们党的全部历史都是从中共一大开启的。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回眸建党伟业,鲜明指出:“一百年前,中国共产党的先驱们创建了中国共产党,形成了坚持真理、坚守理想,践行初心、担当使命,不怕牺牲、英勇斗争,对党忠诚、不负人民的伟大建党精神,这是中国共产党的精神之源。”
伟大建党精神,既有深刻的历史基础,又有鲜明的时代特征,是对中国共产党建党历程的高度概括,是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的历史源头和高度凝练,深刻揭示了中国共产党的特质,蕴含着百年大党依然风华正茂的精神密码,为人们深刻理解“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提供了一把“金钥匙”。
历史从哪里开始,精神就从哪里产生。伟大建党精神形成与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息息相关。中国是一个有着5000多年文明史的大国,但是当历史步入近代,中国却落伍了。鸦片战争成为历史的转折点,西方侵略者纷至沓来,把中国推入深渊。中国人民的不屈和反抗始终没有停止。然而,洋务运动、戊戌变法、辛亥革命,君主立宪制、议会制、总统制……“诸路皆走不通”。
在追求民族复兴的道路上,1917年,十月革命一声炮响,马克思列宁主义犹如黑暗中的一道光,给正在苦苦探求救国救民道路的中国先进分子指明了方向。“自从中国人学会了马克思列宁主义以后,中国人在精神上就由被动转入主动。”从此以后,“中国改换了方向”。
1921年7月,党的一大召开,一个以马克思列宁主义为行动指南的、完全新式的无产阶级政党诞生。中国共产党成立后,迅速领导各地党组织开展劳工运动和党团建设。1922年7月,党的二大召开,制定党的民主革命纲领,诞生第一部党章,健全中央领导机构,标志着中国共产党创建工作顺利完成。中国共产党的创建过程,在实践中建立了党的组织,在精神上形成了伟大建党精神。
伟大建党精神是中国共产党的先驱们在建党实践中所体现出来的理想信念、责任担当、价值追求、精神风貌、政治品格的概括和凝练,具有鲜明的政治性、革命性、实践性和人民性。
——坚持真理、坚守理想,就是坚持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真理,坚守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
党的一大确定党的名称为“中国共产党”,明确“革命军队必须与无产阶级一起推翻资本家阶级的政权”,“承认无产阶级专政,直到阶级斗争结束”等。这表明,中国共产党从一开始就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行动指南,旗帜鲜明地把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规定为自己的奋斗目标。
李大钊,中国共产主义运动的先驱,中国共产党的主要创始人之一。
“人生最高之理想,在求达于真理。”李大钊本是生活优裕的大学教授,每月数百元大洋可养活四五十口人,但他率先在中国举起十月革命旗帜,豪壮预言:“人道的警钟响了!自由的曙光现了!试看将来的环球,必是赤旗的世界!”
面对敌人的绞刑架,李大钊目光坦荡,平静如常:“共产主义在中国必然得到光辉的胜利。”在绞刑台高呼“共产党万岁”英勇就义。
革命理想高于天。一百年来,不论条件多么艰苦,不论道路如何坎坷,我们党始终坚信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和真理性,坚信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的光明前景。一代又一代中国共产党人前赴后继,团结凝聚在马克思主义旗帜下,用拼搏和奉献、热血和生命为伟大的信仰、崇高的理想不断注入新的时代内涵。
——践行初心、担当使命,就是坚持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初心和使命。
百年峥嵘,初心始终。无论我们党走了多远,都没有忘记为什么出发,初心使命是激励中国共产党人不断前进的根本动力。
邓恩铭,党的一大代表中唯一的少数民族代表,参加一大时20岁,1931年4月牺牲时只有30岁。
邓恩铭从小就同情劳动人民的苦难,期盼“英雄起义救民生”。家人把他送到外地求学,原期望他读书做官,光宗耀祖,哪知他视名利如粪土,认定共产主义是救国救民的真理。叔父发现他参加革命活动,既惊又怕,极力阻挠;父母在家乡给他定了亲,想以此来拖住他。邓恩铭在给父母的信中坚定地说:“儿生性与人不同,最憎恶的是名与利……儿主张既定,决不更改。”
1929年1月,由于叛徒出卖,邓恩铭被捕入狱。殉难前,邓恩铭强忍病痛给母亲写了题为《诀别》的诗:“卅一年华转瞬间,壮志未酬奈何天;不惜惟我身先死,后继频频慰九泉。”
一百年来,从石库门到天安门,从兴业路到复兴路,中国共产党始终将初心融入血脉,把使命扛在肩上。正是由于始终坚守这个初心和使命,我们党才能在极端困境中发展壮大,才能在濒临绝境中突出重围,才能在困顿逆境中毅然奋起,在攻坚克难中不断从胜利走向胜利。
——不怕牺牲、英勇斗争,就是始终保持斗争精神、顽强意志、优良作风,毫无畏惧地面对一切困难和挑战。
陈潭秋,党的一大代表,生于书香之家,却无迂腐之气;家境优裕,却无纨绔作风,提笔能做记者,持枪敢上战场。
“伤痕是一个战士最光荣的勋章”,在一次战斗中,陈潭秋头部受伤,右耳缺损了一块。一些老同志回忆,与陈潭秋第一次见面,看到其头部的伤残便知道,这是一位从弹雨中冲杀出来的老战士。
1939年,陈潭秋任中共中央驻新疆代表和八路军驻新疆办事处负责人。当新疆军阀盛世才公开走上反共道路后,党中央同意在新疆的共产党员撤离。陈潭秋把自己列入最后一批,表示:“只要还有一个同志,我就不能走。”1942年9月,陈潭秋被捕,敌人对他施以酷刑,他毫不畏惧,被秘密杀害于狱中,时年47岁。
青山凝碧曾是血,绿水流辉应为魂。“我们党尝尽了艰难困苦,轰轰烈烈,英勇奋斗。从古以来,中国没有一个集团,像共产党一样,不惜牺牲一切,牺牲多少人,干这样的大事。”据不完全统计,从1921年至1949年,牺牲的全国有名可查的革命烈士达370多万人。他们真正用行动诠释了“为有牺牲多壮志,敢教日月换新天”的豪情与壮志。
——对党忠诚、不负人民,就是无条件地对党的信仰忠诚、对党组织忠诚、对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忠诚,始终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
何叔衡,党的一大代表中最年长者。37岁才进入湖南省立第一师范学习,一师负责人纳闷不已,何叔衡诚恳地说:“深居穷乡僻壤,风气不开,外事不知,耽误了青春。旧学根底浅,新学才启蒙,急盼求新学,想为国为民出力。”
何叔衡后来进入中央苏区,曾任临时最高法庭主席等职,与腐败行为作坚决斗争,谢步升案的查处他功不可没,被苏区人民誉为“苏区包公”。
1934年10月,红军主力长征后,何叔衡留在根据地继续坚持斗争。第二年2月,在长汀突围战时壮烈牺牲,实践了“我要为苏维埃流尽最后一滴血”的誓言,时年59岁。
一百年来,无数中国共产党人把对党和人民的忠诚和热爱牢记在心目中、落实在行动上,为党和人民事业奉献自己的一切乃至宝贵生命,他们以实际行动诠释了中国共产党人的忠诚内涵,展现了中国共产党人的人民情怀。
历史川流不息,精神代代相传。党的创建是中国共产党奋斗征程的起点,伟大建党精神的形成是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的开篇。一百年来,中国共产党弘扬伟大建党精神,在长期奋斗中构建起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锤炼出鲜明的政治品格。
从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党团结带领人民浴血奋战、百折不挠,铸就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等,到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党团结带领人民自力更生、发愤图强,铸就抗美援朝精神、红旗渠精神、“两弹一星”精神等;从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党团结带领人民解放思想、锐意进取,铸就特区精神、抗洪精神、抗震救灾精神等,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党团结带领人民自信自强、守正创新,铸就新时代北斗精神、伟大抗疫精神、脱贫攻坚精神等,这一系列伟大精神,是伟大建党精神这一“源头”在不同历史时期的“活水”涌流,是中国共产党在完成不同历史任务中弘扬伟大建党精神的具体表现,共同构筑起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
这些宝贵精神财富在不同时期体现出各自特点、不同含义,但本质内容和精神实质却一脉相承、相通相融,追根溯源,都可以在伟大建党精神中找到其精神渊源和底色底蕴,集中体现了党的坚定信念、根本宗旨、优良作风,凝聚着中国共产党人艰苦奋斗、牺牲奉献、开拓进取的伟大品格,为我们立党兴党强党提供了丰厚滋养。正是在伟大建党精神的引领下,我们党发展成为拥有9500多万名党员、领导着14亿多人口大国、具有重大全球影响力的世界第一大执政党。
人无精神则不立,国无精神则不强。伟大建党精神已深深融入党、国家、民族、人民的血脉和灵魂,成为中华民族精神的丰富滋养,是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党和国家的宝贵精神财富。站在“两个一百年”的历史交汇点上,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曙光在前、前途光明。越是接近奋斗目标、越是面对风险挑战,就越要弘扬光荣传统、赓续红色血脉,永远把伟大建党精神继承下去、发扬光大,用精神之火、信念之光激励奋进新征程的磅礴力量。(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站 李志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