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9年1月31日,北平和平解放,到1949年4月底,北平的接管工作基本完成。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在短短3个月内和平接管北平、实现平稳过渡?一个重要原因,就是纪律。“军队向前进,生产长一寸,加强纪律性,革命无不胜。”以纪律为保障开展接管工作,使社会秩序迅速稳定,为中共中央移驻香山、筹备召开新政协、建立新中国并定都北京创造了良好条件。
随着解放战争胜利展开,如何接管北京这座在国内外具有重要影响的文化名城,被提上了历史日程。中国共产党长期在农村奋斗,进城后,随着工作重心转移,能不能经得起“人们用糖衣裹着的炮弹的攻击”,能不能经受执政考验、巩固国家政权,无疑是一场全新考验。1948年12月24日,叶剑英在《关于军管会的任务、组织机构及如何工作的报告要点》中指出,外国记者“把北平当作共产党能否统治全国、能否管理城市及工商业的测验。因此,我们接管北平工作的好坏及所发生的影响,不是孤立的某个干部或北平本身的问题,而是联系着整个世界的观瞻,是中国人民能否在共产党领导下管理自己的问题”。顺利接管北平的重要性由此可见一斑。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北平的接管问题,早在平津战役未打响之前,党中央就已开始考虑。1948年11月8日,毛泽东函告刘少奇、朱德、周恩来、任弼时、彭真:“北平、天津、唐山、张家口解放在即,即须准备接管干部及党政机构的配备,务于一个月至多一个半月内准备完毕。”12月13日,毛泽东给平津前线司令部发指示,要求“注意攻城部队及卫戍部队的纪律事项”。12月21日,北平市委发出接管北平工作的通告,明确要求严格遵守中共中央城市政策,树立正确思想,坚持优良作风,遵守各项纪律。12月28日,北平市军管会发出《北平市军管会入城纪律守则》,规定了入城机关、部队人员的14条入城纪律,内容包括:入城人员服装整齐,注意礼节;通行时要靠右边走,不准在市内骑马驱驰,汽车速度每小时不超过40里;不准在街上吃东西,不准随意大小便,维持公共卫生;不准私入民宅,不拿人民一针一线,必须公平交易,遵守群众纪律,等等。可见,我们党为接管北平在纪律上作了充分准备。
当时,对进城干部、队伍进行政策和纪律教育十分必要。因为大多数人对城市工作没有经验,有不少干部甚至从未到过大城市,对城市生活很陌生。鉴于这样的情况,党中央对每一项工作部署都是经过深思熟虑的。比如,担负北平警备任务的是东北野战军第41军。之所以选择这支部队入城接管防务,与这支部队的良好作风有着密切关系。辽沈战役时,“解放军不吃苹果”的故事,就发生在这支队伍里。第41军接到任务后表示,“我军是代表我党我军进行警备的,政策纪律执行的好坏,不仅是我们的问题,而且关系到全党全军在国际国内的声誉问题”,并要求战士“空手进,空手出,切实做到秋毫无犯”。
在接管工作中,接管干部、部队将“一切缴获要归公”“公私分明”等纪律牢记在心。当时正值严冬,战士们衣着单薄,夜里只盖一床薄被,市民见状便纷纷邀请他们到家里取暖,但战士们坚持不进民房。人民解放军严明的纪律,受到北平人民交口称赞:“天下怎么有这么好的队伍!这真是毛主席领导的队伍,咱们人民的队伍。”这一点,也得到了来自国民党一些人士的肯定。1949年6月26日,留在北平的原国民党政府代表团团长张治中在《对时局的声明》中说:“我居北平已八十多天了,以我所见所闻的,觉得处处显露出一种新的转变、新的趋向,象征着我们国家民族的前途已显露出新的希望。”
读史明智,鉴古知今。接管北平只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革命过程中的一个历史片段,但这一段历史及其承载的优良作风,始终闪耀着时代光辉,始终是我们党必须永远铭记、传承和弘扬的宝贵精神财富。在我国即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进而乘势而上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新的历史起点上,让我们从党史中汲取智慧和力量,以永不懈怠的精神状态和一往无前的奋斗姿态,努力续写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发展新篇章。(本文刊登于《中国纪检监察报》2021年2月4日理论周刊第7版)(赵林)